技術士證.jpg

 乙級按摩理療技術士

 獨特風格 ·專業手法

 精心規劃全系列樣身保健 

 讓您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很精采!

 

服務內容 

•全身指壓 60min/700元   •全身油推90min/1200元 

•經絡調理 60min/700元   •精油芳療90min/1400元

 

營業時間:

am10:30~pm10:30 歡迎電話預約

預約專線:

0912-692122   0953-026168

img002.jpg img001.jpg  

服務地址: 按摩店家位置圖

彰化縣秀水鄉安東村彰水路一段27號2樓

(彰化交流道直下往秀水方向約3-5公里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務說明及費用   工作室描述和簡介   •局部按摩手法

 http://fdd1014925.pixnet.net/blog/category/151450

分類文章

自(治)療法

病症介紹

          頸椎退行性變化(頸椎病)

         落枕

         肩峰下滑囊炎

         五十肩或稱肩關節周圍炎

         僵直性脊椎炎

         急性腰扭傷

         曼性腰痛

         性功能障礙

         肋間神經痛

         小腿抽筋

         踝關節損傷(足內翻)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過敏性鼻炎

         頭痛

         失眠

·         中風

         骨刺

         骨盆前傾

         梨狀肌病變

         坐骨神經痛

         攝護腺肥大

         肌筋膜炎

         糖尿病

         關節外彈響聲(闊筋膜張肌炎)

         膝蓋關節炎(髕韌帶損傷)

         板機指

         手指麻木

         三叉神經痛

         中風

 

 

 

 

解剖

胸鎖乳突肌/胸小肌/肋間肌/胸橫肌

 

髂前上棘/髂腰肌

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

肩胛提肌/斜方肌/前鋸肌/背闊肌/豎脊肌

三角肌/喙肱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小圓肌/大圓肌

肘肌/旋前肌/旋前方肌/旋後肌

肱橈肌/掌長肌/手部屈肌/橈側腕短伸肌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骨盆

大腿前外側

股四頭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

大腿後側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

大腿

大收肌/肌恥骨肌/股薄肌

膝關節膝關節

小腿前外側

脛骨/脛骨前肌

小腿後側

腓腸肌/比目魚肌/腓骨短肌/腓骨長肌

 

經絡  

 

任脈 (奇經)

督脈(奇經)

手太陰肺經

手厥陰心包絡

手少陰心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陰脾經

足厥陰肝經

足少陰腎經

       

..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理壓力會導致內分泌失常而引起女性不孕的。精神壓力更大,生活節奏太緊張,特別是在工作中遭受打擊時,容易產生抑鬱、失眠多夢等狀況,導致人體生物鐘嚴重紊亂。這些因素均會使大腦皮層功能受到抑制,使得下丘腦、腦垂體與生殖腺的「指揮」與「銜接」功能受到影響,致使內分泌系統失調,最終不能正常排卵,導致不孕。

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長期處於極大的壓力下,其神經傳導物質會使下視丘不停的釋放促性腺刺激荷爾蒙而變成抑制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及不排卵,月經也就開始紊亂甚至變成無月經,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也就不太容易懷孕。

精神壓力大會導致不孕  

專家認為,除了本身疾病的原因外,現代人無論在生活、工作,還是家庭上都有很大壓力。焦慮症、抑鬱症和精神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同時也會影響性功能。男性在這方面比較敏感,反復嘗試後失敗,心理壓力大會影響性功能,常常表現為性欲低下,導致性功能障礙,生殖能力下降。,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5-28歲,28歲後生育能力開始下降,最好不要在35歲後才要孩子,40歲以後已經很難受孕了。現在職場女性晚婚十分普遍。雖然很多女性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收經年齡也不斷推後。但黃青表示,女性的生育年齡與生理年齡密切相關,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卵巢功能就不斷衰退。

生育年齡的夫妻同居2年以上,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愛人身體健康,生育功能正常,女方不能受孕者,叫做女性不孕症。女子可能伴有月經不調、月經先後不定期、痛經、閉經等症狀。與男性不育症相同,這個時候丈夫的理解和關心對妻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受孕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要放鬆心情,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學會放鬆自己!

全身按摩可以幫助懷孕嗎?

就讀某大學的一位小女孩平均一個月會來找我幫她作群身舒壓,理由是:全身腰酸背痛,幫她作全身舒緩多次後,我禿然問她說妳不是每次經期來臨前,總是會伴隨著腰痠呢?她的答案是如我所料,我告訴她寒性體質不能引用冰品,甜食、酸性食物也要少量,經期來臨前夕多喝八珍湯驚奇腰酸背痛的問題。後來這位小女孩就不再出現過了。來紓舒緩經痛或月經不調的女性患者不在少數,這個經驗讓我想到以前,幫一位女仕處理不孕:全身按摩可以幫助懷孕嗎?那位女客人是第二次來找我的,她告訴我說他想懷第二胎,當時我聽到還愣了一下,就說你懷孕關我什麼事啊?我又不是婦產科醫師….。那按摩真的可以幫助還孕嗎?如果是壓力所引起的不孕應該師可以的,因為按摩可以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所以在這我要跟各位分醒我的經驗啦!

就近找家按摩院所幫你疏緩全身吧!重點部位在腹部與背腰部位,可以請按摩師幫你做菊不重點肌肉緩和後再群糗中醫穴位點柔喔

點按>關元穴

位置: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3/5處取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點按關元穴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遺精、陽痿、不孕不育症、低血壓、四肢不溫、神經衰弱、失眠症、遺尿、尿頻等。

點揉>曲骨穴

位置:下腹部,在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點按曲骨穴約2分鐘,然後順時針方向揉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性交疼痛、盆腔炎、宮頸炎、不孕不育症、遺尿、尿頻、尿急、尿痛等。

按揉>歸來、子宮穴

位置:在下腹部,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5等分,恥骨聯合上一等分處旁開二橫指寬處為歸來穴,四橫指寬處為子宮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兩手食指、中指先順時針方向按揉歸來和子宮穴2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最後點按半分鐘。

功效: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二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1分鐘,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症、腰酸腿疼、下肢腫脹、緩解全身疲勞、陽痿、遺精、早洩等。

按揉>命門穴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緣的骨縫中。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命門穴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症、腰酸腿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棘間韌帶炎、下肢腫脹、全身疲勞、陽痿、滑精、早洩、小腹冷痛等。

不孕症中醫辨證分型:

腎陽虧虛型:婚後不孕,經期錯後或閉經,經量少、色淡,腰脊酸軟,形寒肢冷,小腹冷墜,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遲。

肝鬱血虛型:不孕,經行先後不定期,經血紫紅有塊、量少,面色萎黃,胸脅乳房脹痛,情志不暢,舌淡苔薄白,脈細弦。

淤滯胞宮型:經期錯後,經行澀滯不暢,小腹隱痛,經血夾有紫塊。舌質暗或有紫斑,苔薄黃,脈滑或澀。

按揉>志室穴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四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重疊按壓志室穴1分鐘,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左右兩邊交替按摩。

功效:治療不孕不育症、腰背酸痛、腰背部冷痛、腰肌勞損、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水腫等。

按揉>足三里

位置:脛骨外側,在膝眼下方約四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或膝蓋稍屈曲,按摩者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足三里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貧血、黃褐斑、不孕不育、膝關節周圍疼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髕骨軟化症、腰腿痛症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四橫指,脛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陽痿、遺精、不孕不育症、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等。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            

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 瘀血內阻。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欲勞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風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

 

中經絡,常見證型有:

風邪入中,經絡痹阻型。兼惡寒發熱,苔薄脈浮。治宜祛風通絡。方用大秦艽湯。

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型。兼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

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兼痰多便秘,苔膩脈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氣湯加味。

又可分為閉脫二證:

閉證(實證)。證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多屬實證。屬陽閉者兼見面紅身熱,苔膩脈滑。治宜辛涼開竅,滋陰熄風,方用至寶丹和羚羊角湯。陰閉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脈緩。治宜辛溫開竅,豁痰熄風,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

脫證(虛證)。證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尿遺。多屬虛證,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部分中風病人留有後遺症,如偏癱、失語等,這與病情輕重,治療和護理是否及時得當有關。

 

中醫治療中風

凡中風,皆是真陽衰損的「陰盛陽虛」 證候。腦溢血,就是「陰盛格陽」導致的陽氣上沖的症狀,決不應看作是「陰虛陽盛」的症狀。陽氣上沖,聚于腦部,中樞神經就會受到比平日多幾倍的刺激,由於大腦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周身豈有不抽筋、不痙攣的道理?而且,一定會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論是「陽證」還是「陰證」,都是陽氣聚集它處而不能歸元的結果。

 

 

中風所以治療原則應該是先扶其真元,同時兼顧病邪的部位。真陽元氣在哪裡衰敗,內邪外邪就會在哪裡發生,若能恢復真元,內外兩邪都能滅絕,由於患者陰邪極盛,再用滋陰藥物就會使陰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轉變為脫證。而且,正氣虛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還去助邪,就是「捨本逐末」的表現。另外,由於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氣的方法,其治癒率尚且不敢說100%,何況「祛風化痰」法呢?以下僅供參考

 

治療方法:對於腦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之。

此病是由於真元虧損,陰寒太盛,將虛陽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頭。因此,除用乾薑、附子的大熱來助陽祛寒,還配合蔥白來通陽氣。但陰寒太盛的病必定會格拒陽藥,所以加人尿、豬膽汁等寒良的藥品為引導,使熱藥能入裡發揮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奮,在頭的虛火必定歸元,危症解除,然後輔以通絡 破瘀的藥物,可使腦部瘀血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後,患者可能暫時出現心煩身熱、張目喘促症狀,醫生不必驚慌,這是陽氣發動、陰邪外出的表現,淩晨3點或下午5點,症狀必會減輕或消除,不應作急救處理。而且,虛火歸元,大腦清涼,渾身痙攣的症狀也就自然同時消除了)。

 

對於腦血栓患者,脫證先用大劑參附湯(人參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藥渣並濃縮)救急,然後可用補陽還五湯加四逆湯治之。補陽還五湯中的生黃芪必須用至120g。

四逆湯中的3種藥物都必須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會嫌其少而不會嫌其多。

四逆湯方:附子30克 乾薑40克 炙甘草50克。

 

另外,腦血栓患者在發病幾天後,也會發生渾身抽筋、痙攣的現象,這是由於腦部有瘀血,中樞神經會激發一些腎陽上升到腦部破瘀,但由於患者陽氣衰微,一經激發,便大部上升于腦,下焦空虛,致使二便失禁。頭部的陽氣有餘,就會強烈地刺激中樞神經,導致抽筋、痙攣現象的發生。

 

西醫只會為患者注射鎮靜劑,來抑制神 經的作用。而鎮靜劑的作用就是在激發真元(抽取一定量的真陽),使「陰陽」暫時恢復升降的功能,從而達到鎮靜的目的(服用四逆湯、參附湯可以使人困倦異常,就是真陽被振奮起來的結果,真陽的特性就是「藏」。而虛陽外越才會使人興奮無比)。

 

此時應該用「回陽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氣)的方法來恢復元氣的功能,所以,應該服用大劑參附湯回陽救逆。服後,患者可能暫時出現心煩身熱、張目喘促症狀,醫生不必驚慌,這是陽藥運行、陰邪外出的表現,淩晨3點或下午5點,症狀必會減輕或消除,不應當作緊急情況處理,二便失禁的情況也會隨之消除。而且,真陰上升,虛火下降,大腦自然清涼,渾身痙攣的症狀也就自然同時消除了。服用四逆湯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中風的康復治療

通常情況下,康復期病人對於日常活動感到困難,不單是因為身體的障礙,也由於認知方面出現問題,不能分辨時間、地點或人物,更不懂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評估病人在這方面的功能及提供適當的訓練,令病人可恢復功能,另外亦會提議並訓練病人利用記事薄、時程表、日曆、報時鬧鐘及日常生活程式表等,來協助記憶活動事項,以便過獨立生活。

 

此外,考慮病人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及需要,鼓勵他重過以往的生活。若病人無能力返回原來工作崗位,治療師亦會説明他探索其他工作出路,並轉介其他有關機構,如展能就業科、職業訓練中心等以作跟蹤服務。再者,會照顧病人業餘活動的需要,並提供輔助儀器令他們能重拾興趣,例如利用單手編織器編織,或利用撲克牌固定器單手玩撲克牌等。

 

除日常生活技能外,建議更改家居環境,如安裝扶手、除去門欖、加寬廁所門等,令病人可在家中也獨立自我照顧。

 

中風複康是漫長及緩慢的,雖然中風病人未必能徹底康復,但作業治療為説明他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重建新生,再次融入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自療法~被動運動常用的方法是:

 

被動式(全身按摩)運動治療法

上肢被動運動先從肩部開始,家屬及陪床人員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將上臂做外展、內收及向上、向下運動。動作要輕柔,防止因肩關節周圍肌肉鬆弛造成關節損傷或脫位。做前臂被動運動時,家屬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隻手托住肘關節,將前臂做屈、伸及內旋運動。手的被動運動方法是家屬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隻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關節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運動。

 

下肢的被動運動亦先從近端開始,即髖關節的被動運動,將患肢膝關節屈曲,然後家屬一手扶住患側膝關節,一手扶住髖部,做左右轉動動作。小腿運動的方法是家屬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關節的伸屈運動。足部活動時一手握住踝部,另一隻手捏住腳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轉運動。值得提出的是在給病人做被動運動的同時應結合按摩。有助於肢體的功能恢復。

 

點穴按摩治療中風後遺症肢體肌肉萎縮無力

 

【內容摘要】:

治療中風後遺症肢體肌肉萎縮首先是恢復氣血,

也就是恢復患者的進食能力與消化吸收能力,

而要恢復患者的進食與消化能力也就是恢復患者胃、脾與大腸的功能,當胃能夠受納而脾不能正常運化也達不到效果,而當胃能受納、脾能正常運化,而大腸不能正常排泄也會造成麻煩,所以按摩時一定要三經兼顧。而且胃經與大腸經同屬陽明經,按之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1、什麼叫中風後遺症:

現代醫學中中風後遺症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種,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失語,口眼歪斜,吞咽困難,思維遲鈍,聯想困難,記憶減退,煩躁抑鬱等。

中風偏癱是最常見的中風後遺症。它是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偏癱病人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有時還可伴有同側的視野缺損,表現為平視前方時看不到癱瘓側的物品或來人,一定要將頭轉向癱瘓側才能看到。

哪些人易得中風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血脂異常,肥胖,無症狀型頸動脈狹

窄,父母有類似病史者等,

 

2、點穴按摩療法的詳細方法是什麼?

在處理中風後遺症肢體肌肉萎縮無力時,我們應主要先取胃經脾經以及大腸的穴位,正所謂「治痿獨取陽明」。也就是我們每天要沿著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按揉,對重要穴位要進行重點按摩,當發現某一處按之即痛時要多加按摩,說明患者的經絡功能正在逐步恢復。

 

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位為沖陽穴、足三裡、梁丘、天樞、豐隆等;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為太白穴、三陰交、陰陵泉、血海、腹結

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為合谷穴、手三裡、曲池穴等。當我們在進行按摩時最好選擇早上7---11點鐘進行,因為這一時間段是胃、脾主時,此時胃經、脾經氣盛,按之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關經絡的十二子午流注時辰可參閱:十二經絡子午流注表。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07:30—08:30點按摩胃經,9:30—10:30按摩脾經。大腸經上的穴位可以在按摩完胃經與脾經後按之即可。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痛經痛經原3  

這是我在臨床上常會遇到不少未婚女性

因腰痠並挾帶著痛經或經期不順的生理問題

雖然我們無法與鍾醫師善用針灸來幫女性朋友治療問題

但是我們運用一雙靈巧的手來幫客人作舒緩動作

以下是個人的淺略提供給女性朋友們參考

 

痛經

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月經疾病,且以未婚女性居多。

這是由於痛經使得女性朋友害怕月經的到來。

 

中藥調理

八珍湯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合而成,即人參、白朮、茯苓、甘

草、當歸、熟地黃、芍藥及川芎。古人治氣血以四君子,治血虛以

四物,氣血俱虛者以八珍,八珍湯中加入黃芪、肉桂即為十全大補

湯。若抽掉川芎,加入五味子、遠志和陳皮, 便成為人參營養湯。

不喜歡原味可加添加排骨貨雞腿熬湯喝一可。

 

八珍湯

【組成】人參(30克)白朮(30克) 白茯苓(30克)當歸(30克) 川芎(30克)白芍藥(30克) 熟地黃(30克)炙甘草 (30克)。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薑三片,大棗五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昏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慾減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本方常用於病後虛弱、各種慢性病,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方解】 本方在原書用治于失血過多,以致氣血皆虛諸證。肢體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華,短氣懶言,心悸怔忡。 脈細虛,舌淡苔白,皆為氣血兩虧,心脾不足所致。肝藏血,開竅于目肝血虧,故頭暈目眩。 方用參、術、苓、草補脾益氣;歸、芍、地滋養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氣,則歸、地補而不滯; 加姜、棗助參、術入氣分以調和脾胃。全劑配合,共收氣血雙補之功。

痛經痛經原2

自(治)療法重點已經落為主解剖為輔

1、按摩小腹

寒濕凝結者可用手掌推揉小腹部,到有熱感為度,再用姆指按壓氣海關元天樞(臍中旁開2寸,約3指符)等穴數分鐘。

位置:肚臍至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兩側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

功效:增加小腹腔內臟血運,促進小腹內微迴圈,具有止痛調經的作用。

按摩方法:雙手相疊置於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共操作5分鐘。

 

2、斜擦小腹兩側

位置: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

功效: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

按摩方法:雙手置於側小腹,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鐘。

 

3、點揉子宮穴

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功效: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4、患者俯臥,用手掌擦揉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以皮膚感覺發熱為度。再點按血海三陰交

 

5、然後直著擦背部的督脈,橫著擦腰部的腎俞腰陽關穴,以透熱為度,最後點按血海三陰交

 

6、肝腎不足者,可用雙手揉搓腰部,再用拇指按揉肝俞腎俞關元,用手掌搓命門腎俞次髎。然後搓腹部,用拇指按關元三陰交

 

7、氣血虛弱者,用手掌按摩氣海關元,兩拇指按揉足三裡三陰交,揉壓膈俞脾俞肝俞等穴。也可以用艾卷灸以上的穴位來治療痛經,均有很好的療效。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3  

中風可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學家們正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

中風的前兆許多都人不了解中風的種種先兆,即使這些中風先兆出現了,他們全不以為然或者無所覺察,從預防中風發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大量臨床經驗證明只有少數病人在中風之前沒有任何徵兆,絕大多病人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

1、頭暈,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並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髮脹等症狀,或有高血壓。.

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量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鹽(特別是醃製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常規治療腦中風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或明顯動脈硬化者。腦中風治療方法與康復保健極其重要,在中風患者度過危險期後,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後遺症,此時加強防治中風後遺症有著較好的效果。腦中風病人在康復期如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另外穩邁舒運動按摩輪有助於恢復下肢、關節和足部的運動功能。適合於中風後遺症偏癱患者的主動肢體康復鍛煉,對膝踝關節、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傷等長時間固定治療後的肌肉萎縮和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也有不錯效果。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

中風

中風應該做哪些檢查?

1.腦脊液檢查。2.頭顱CT檢查。3.腦血管造影。4.腦部B超檢查。5.腦電圖。

中風併發病有哪些?

1.腦疝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大量出血,腦中線結構移位或被破壞,全腦水腫,形成腦疝,使腦幹被擠壓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樞所致。國內報導,腦出血合併腦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形成,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措施,而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

頭痛劇烈或極度煩躁不安;

頻繁嘔吐或抽搐;

呼吸及心率變慢,血壓升高;

意識障礙逐漸加重;

雙側瞳孔不等大,則提示顱內壓明顯增高,可能有腦疝形成,應積極脫水或手術治療。

2.腦心綜合症當腦出血病變波及植物。

因發病驟急,症狀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本病常留有後遺症,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因此,是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品質的重大疾患。

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屬本病範疇。西醫學將本病主要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類,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常可導致出血性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風。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變學異常及情緒的異常波動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頭顱CT、核磁共振檢查可確診。

病因

一、動脈的損害: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

1)高血壓(血壓食品),動脈硬化性血栓栓塞。

2)顱內小血管病變:動脈瘤,動靜脈畸形。

3)全身動脈炎性病變影響腦動脈:多發性大動脈炎(Takayasu 病);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Buerger病);結節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horton 綜合症);系統紅斑狼瘡。

4)感染性動脈炎:鉤端螺旋體性;梅毒螺旋體性;真菌、念珠菌或繼發于化膿性腦炎。

5)動脈夾層病變:外傷性夾層動脈瘤;馬凡綜合症;假黃色瘤夾層組織病等。

6)先天性腦血管病變:煙霧病(moyamoya);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先天性動脈瘤;

7)外傷性腦血管病變

二、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濃縮。

三、血液動力學異常:低血壓,放射病。

四、血液成分異常:各種栓子(風濕性心臟病伴房顫附壁血栓脫落,減壓病,長骨骨折脂肪血栓,氣栓子);紅細胞異常(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異常(血小板積聚度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白細胞異常(白血病);凝血因數異常(DIC,高凝狀態)。

五、一些繼發因素:腫瘤(癌栓子,腫瘤壞死或侵襲動脈出血)

中風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高血壓是原因,中風是後果,血壓與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2)糖尿病(糖尿病食品) ,糖尿病屬於中風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

3)高血脂,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

4)肥胖體態,臨床觀察發現,肥胖者與一般人比較,發生中風的機會要高40%。

5)吸煙,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體重下降、食欲減輕,但同時又有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加,這些都是導致血糖和血壓升高的因素,最終形成以上原因導致中風。

6)口服避孕藥

中風2  

中風偏癱病因

偏癱病因多樣複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應,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複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

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係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

接下一篇自(治)療法~中風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痛.jpg  

頭痛 (headache)是臨床常見的症狀,通常將局限於頭顱上半部,

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統稱頭痛。頭

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佔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

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

 

頭痛程度有輕有重,疼痛時間有長有短。疼痛形式多種多樣,常見脹痛、悶痛、撕裂樣痛、電擊樣疼痛、針刺樣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動感及頭部緊箍感,以及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繼發性頭痛還可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症狀或體徵,如感染性疾病常伴有發熱,血管病變常伴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等。頭痛依據程度產生不同危害,病情嚴重可使患者喪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臨床上頭痛起病方式可分為:

          急性起病的頭痛:常見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其它腦血管疾病、腦膜炎或腦炎等;

          亞急性起病的頭痛:如顳動脈炎、顱內腫瘤等;

          慢性起病的頭痛:如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藥物依賴性頭痛等。

頭痛發生病因分為三大類:

1.原發性頭痛(the primary headaches):包括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等;

2.繼發性頭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包括頭頸部外傷、顱頸部血管性因素、顱內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藥物戒斷、精神性因素等多種原因所致的頭痛;

3.顱神經痛、中樞性和原發性面痛、以及其它其他顏面部結構病變所致頭痛及其他類型頭痛

引起頭痛的病因眾多,大致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不能歸因於某一確切病因,也可稱為特發性頭痛,常見的如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後者病因可涉及各種顱內病變如腦血管疾病、顱內感染、顱腦外傷,全身性疾病如發熱、內環境紊亂以及濫用精神活性藥物等。具體如下:

            i.                感染

顱腦感染 或身體其他系統急性感染引發的發熱性疾病。常引發頭痛的顱腦感染如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腦膿腫、顱內寄生蟲感染(如囊蟲、包蟲)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

ii.血管病變

蛛網膜下隙出血、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畸形等。

i ii.佔位性病變

顱腦腫瘤、顱內轉移癌、炎性脫髓鞘假瘤等引起顱內壓增高引發的頭痛。

iv.頭面、頸部神經病變

頭面部支配神經痛:如三叉神經、舌咽神經及枕神經痛。頭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頭痛。頸椎病及其他頸部疾病引發頭頸不疼痛。

v.全身系統性疾病

高血壓、貧血 、肺性腦病、中暑等引起頭痛。

vi.顱腦外傷

如腦震盪、腦挫傷、硬膜下血腫、顱內血腫、腦外傷後遺症。

vii.毒物及藥物中毒

如酒精、一氧化碳、 有機磷、藥物(如顛茄、水楊酸類)等中毒。

viii.內環境紊亂及精神因素

月經期及絕經期頭痛。神經症軀體化障礙及癔症性頭痛。

ix.其他

如偏頭痛 、叢集性頭痛(組胺性頭痛)、頭痛型癲癇。

頭痛的發病機制複雜,主要是由於顱內、外痛敏結構內的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經痛覺傳導通路傳導到達大腦皮層而引起。顱內痛敏結構包括靜脈竇(如矢狀竇)、腦膜前動脈及中動脈、顱底硬腦膜、三叉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頸內動脈近端部分及鄰近環分支、腦幹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和丘腦感覺中繼核等;顱外痛敏結構包括顱骨骨膜、頭部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頭頸部肌肉和顱外動脈、第2和第3頸神經、眼、耳、牙齒、鼻竇、口咽部和鼻腔黏膜等。機械、化學、生物刺激和體內生化改變作用於顱內、外痛敏結構均可引起頭痛。如顱內、外動脈擴張或受牽拉,顱內靜脈和靜脈竇的移位或受牽引,腦神經和頸神經受到壓迫、牽拉或炎症刺激,顱、頸部肌肉痙攣、炎症刺激或創傷,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膜刺激,顱內壓異常,顱內羥色胺能神經元投射系統功能紊亂等。病理生理

頭面部血管、神經、腦膜、靜脈竇、頭面部皮膚、皮下組織、粘膜等構成頭部痛敏結構,當其受到機械牽拉、化學、生物刺激或體內內環境發生改變時引發頭部疼痛。

頭痛程度有輕有重,疼痛時間有長有短。疼痛形式多種多樣,常見脹痛、悶痛、撕裂樣痛、電擊樣疼痛、針刺樣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動感及頭部緊箍感,以及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繼發性頭痛還可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症狀或體徵,如感染性疾病常伴有發熱,血管病變常伴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等。頭痛依據程度產生不同危害,病情嚴重可使患者喪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頭痛的防治應減少可能引發頭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頭、頸部的軟組織損傷、感染、避免接觸及攝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緒波動等,同時還應及時診斷及治療繼發頭痛的原發性疾病。鎮靜藥、抗癲癇藥以及三環類抗抑鬱藥物對於預防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原發性頭痛發作有一定效果。

頭痛患者應減少巧克力、乳酪、酒、咖啡、茶葉等易誘發疼痛食物。同時口味飲食應清淡,忌諱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頭痛發作期應禁食火腿、乾奶酪、保存過久的野味等食物

(治)療法~頭痛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百脈所通”,既有經絡相連,又有眼、耳、鼻、口諸竅。內外相通的許多疾病的症候都反應到頭部。頭痛的病因不同,症狀各異,輕者頭部不適或脹痛,有時疼痛局限於某部位;重者頭痛頭暈,甚至頭部脹痛如裂。如感冒引起的頭痛,痛連項背,伴有全身症狀;過勞的頭痛只限於前頭部或顳部。頭痛如呈反復發作性的,多為高血壓和頸椎病等引起。

l          血管擴張性頭痛常見於:顱內外急慢性炎症時,病原體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擴張性頭痛;代謝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腦外傷、癲癇發作後、高血壓腦病、大量服用腦血管擴張藥等均可引起血管擴張性頭痛。最好明確病因後進行治療。也可以採用中藥進行治療。中醫認為偏頭痛多屬內傷頭痛,頭為清陽之府,經絡臟腑病變者可發生頭痛,主要病位在肝腎,基本病機是肝火疏泄,挾邪上擾所致。治療上應以平肝熄風、化痰開竅、行氣活血為主。

天柱穴位於後髮際5分,第一頸椎棘突下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尋找方法:天柱穴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 間隙的後方凹陷處。足背第一、二趾縫上2寸凹陷中。

l          頭頂痛按摩背部膀胱經,從三焦俞心俞,重點在肝俞心俞,以壓痛為準,直至頭不痛為止。

三焦俞穴在背部。腰系上腰帶,腰帶正好在左右腰骨上。以線連結左右腰骨的最高處。此線正好通過第四腰椎骨,然後,從此骨往上的第二個凸骨即第二腰椎骨,第三個凸骨是第一腰椎骨,三焦俞穴就從這兩塊凸骨的中央起,往左右各二指寬處。

三焦俞穴對治療青春痘十分有效。刺激方法以間接灸或線香灸較為有效。每天一次,連續刺激一個星期就會出現效果。

心俞穴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取穴時一般可以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療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汗、夢遺、癲癇、胸痛、心悸亢進、暈車、頭痛、噁心想吐、神經官能症等。

肝俞穴 Gān shù(BL18)肝俞經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肝之背俞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九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膚粗糙、失眠等。

【解剖】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

l          太陽穴痛痛按摩尺澤穴,按摩尺澤穴及附近壓痛,以按壓尺澤穴及附近不痛為準,直至頭不痛為止。

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主治疾病為:喉嚨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針刺尺澤穴,有降血壓的作用。

解剖: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運行規律:氣血物質的運行分二個方面,一是匯合本穴的經水循肺經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內的經水不斷氣化並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匯聚肺經陰液並循肺經的地部渠道運行。

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

文章標籤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性鼻炎2.jpg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可導致許多疾病和工作力喪失發病原因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由基因與環境互相作用而誘發的多因素疾病。變應性鼻炎的危險因素可能存在於所有年齡層。

基本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和腺體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細胞浸潤等。上述病理改變緩解期可恢復正常,反復發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層增殖性改變,導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樣變。如合併感染,可表現為黏膿涕或膿涕。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變應性鼻炎的典型症狀主要是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1.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於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後立刻發作。

2.清涕: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3.鼻塞:間歇或持續,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4.鼻癢:大多數患者鼻內發癢,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5.檢查:尖鼻粘膜蒼白、雙下甲水腫,總鼻道及鼻底可見清涕或黏涕。

患者時常想打噴嚏,鼻子難受,那麼要如何自治過敏性鼻炎呢?下面就為鼻炎患者介紹幾種通過穴位按摩自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按摩攢竹

 

【定位】在眉毛的內側端。

 

【主治】:視物不明,近視,夜盲,色盲。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腫痛,迎風流淚。急性腰痛。

 

【操作】用兩手指尖按摩攢竹穴50次左右。

 

2、按摩角孫穴前後

 

【定位】雙耳的耳尖端的髮際處前後。

 

【解剖】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分支。

 

【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44

 

【操作】用兩手指尖按摩角孫穴前後50次左右。

 

3、按摩風池

 

【定位】項後兩側,髮際下端,凹陷處。取穴方法,人體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風池穴陷處。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

 

【操作】用兩手指尖按摩風池穴50次左右。

 

4、按摩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

 

【主治】鼻塞、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嗅覺減遲、面神經麻痹、口角歪斜。

 

【針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5、按摩人中穴 別名鬼宮、鬼市、鬼客廳。

 

【定位】:人中溝上1/3處針法 斜刺,針尖向上,深0.2-0.5寸針感。

 

【主治】:休克,中暑,腰痛,落枕,癲癇,面部腫痛等。督脈、手足陽明之會。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布有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上唇動、靜脈。主治:中風昏迷,口噤不開,口眼歪斜,面腫唇動,水氣浮腫,小兒驚風,心腹絞痛,以及休克,暈厥,窒息,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低血壓,急性腰扭傷等。

 

【針灸】:向上斜刺0.3-0.5寸。

 

6、按摩“抗敏1”

 

【取穴位置】:兩目正視,瞳孔下一寸處(約相當於鼻翼旁1寸處

 

【按摩方法】:用兩手指尖按摩其“抗敏1”50次左右。

 

7、按摩“抗敏2”

 

【取穴位置】:兩側口角下,下頜骨上緣。

 

【按摩方法】:用兩手指尖按摩“抗敏2”50次左右。

 

8、開天門

 

【按摩方法】:用兩手指尖自鼻翼兩側開始沿兩鼻骨兩側向上推至攢竹穴處,再沿眉毛向外側推至眉外端后,再向外下推至太陽穴。做20~30次。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眠.jpg  

失眠大多來自於壓力所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和內分泌系統也失調所造成。如果沒有將這造成失去平衡的系統調整回來,只是靠安眠藥或鎮定劑來幫助入眠,這也只是治標。長期服用安眠藥多少會產生副作用,造成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濟、判斷力遲緩變差,甚至藥物用藥量會越來越大。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睡得不安穩十分困擾。一般人有了失眠問題,通常會尋求醫院或診所就診拿安眠藥,似乎很容易改善當前的問題。但是一直長時間服用這些藥物,沒有儘快在短期內找出真正造成失眠的原因,一直使用安眠藥入睡,會產生摽物的依賴性,一婷藥就睡不著了。

針對這個屬於現代人ㄉ文明病,建議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解決:

一是求助於中醫院 ,這裡我可以提供知名中醫院給網友參考,北市林森醫院。

二是就近找家養身按摩院來舒緩您目前的問題吧!!

首先找到後頸部頸椎第二節到頸七椎兩側肌肉群,雙手掌由上往下施以推揉,注意頸部推揉力道不要太重,也不能去壓揉前頸部位~左側有頸動脈、再由上背部兩側下探尾底骨兩側肌肉群~以上手法可按壓到督脈與脊椎旁開1.5寸膀胱經;大腿坐骨粗隆到腳踝跟腱處 。

找到頭蓋骨左右兩側肌肉群、大腿外展肌闊筋膜張肌到膝蓋賓骨~膽經、在往下整條脛骨前肌推到解析穴,請施以虛拳釦打之。

再循前臂掌面即軸關節處掌長肌與呎神經路徑屈指肌~心包經與心經。

失眠3  

備註:

經絡是經穴的道路,人體共有十四正經,其中輛條經絡分別為任脈督脈。然而我現在所要描述ㄉ是12經脈中這四條經絡的因循時間和作用;

足太陽膀胱經~因循時間為15點至17點:其主要功能是排毒和代謝。

主要病候

膀胱經失調可引致膀胱功能的問題,此外亦與某些表証有關,因膀胱經主表,外邪浸襲體表時,膀胱經是首先受襲之經。常引致小便不通、遺尿、目痛、鼻塞多涕、鼻衄等,頭痛、頸痛、背痛、腰痛、臀部痛等亦顯示膀胱經的問題。

主治概要

本經穴位主治頭、項、目、背、腰、下肢病証以及神志病。

足少陽膽經~循行時間23點至凌晨1點,其主要功能是代謝油脂。

主要病候

中醫理論中肝與膽的關係非常密切,故膽經的失調可引致口苦、暈眩、頭痛、外角痛,此外,循經部位的疼痛如腋下、胸脅、臀部、下肢外側部疼痛等。

主治概要

本經穴位主治顳位、眼、耳、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手厥陰心包絡~行時間11點至13點,與心血管有關。

主要病候

心包經的病候與心血功能的不平衡有關,症狀包括心前區疼痛、胸滿悶感、心悸(心跳)等。中醫認為心藏神,即管理精神活動,故心包經的問題亦與癲狂等証有關。此外,腋部腫脹及肘臂攣急都顯示此經的問題。

主治概要

本經穴位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手少陰心經~循行時間11點至13點,主導心神不寧。

主要病候

心經失常引致心區部位的疼痛 (心前區或胸脅部位)。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若失去充足的滋養,可能會出現咽乾、口渴的現象,此外上臂內側痛及手心發熱等症狀都可能顯示心經的問題。

主治概要

本經穴位主治心臟、胸部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失眠是亞健康的常見表現症狀之一。失眠問題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失眠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神經衰弱、身體患病等。如何治療失眠,治療失眠的最好方法有哪些?正受到失眠問題困擾的你,不妨嘗試下面穴位按摩治療

失眠方法,幫助加快睡意來臨。

1.耳廊:耳廊裡集中了與身體內臟有關的重要穴位所在,平時早晚時間,或是空閒時,把手洗淨,對耳廊處進行摩擦按摩,有助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抵抗力。

2.三里:足三里穴位於小腿膝蓋骨外側10厘米的地方,是人體強壯身心的重要穴位。經常對足三里穴進行拍打,能夠調節脾胃、疏通經絡。

3.印堂:兩手手指彎曲,呈弓狀。然後第二跟手指內側與印堂處相貼,從眉間到前額兩側方向均勻抹壓。

4.前額:左右手互相摩擦,預熱兩手。然後手掌心與前額相貼,一直往下進行摩擦,到下頜為止,反復進行10次。

5.風池:用雙手大拇指按壓住風池穴,先以旋轉方式按揉數下,然後在腦後方在按揉,直到感覺酸脹為佳,每次按揉30下。

6.腳底按摩:泡足踏石也是治療睡眠的最好方法之一。先往盆底放適量鵝卵石,然後加入熱水,用來泡腳按摩,每次泡20分鐘,有助舒緩身心、刺激腳底穴位、促進睡眠。

文章標籤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叉神經痛 2.jpg  

三叉神經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短暫的、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痛,又稱痛性抽搐。三叉神經痛從病因學的角度可分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和症狀性三叉神經痛兩類。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發生于成年及老年人,發病率1.8‰,70-80%病例發生于40歲以上,高峰年齡為50歲組,女性略多於男性,大多為單側,右側多於左側,5%以下為雙側。疼痛多由一側上頜支或下頜支開始,逐漸擴散到兩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l          病因

第一、身體缺乏營養

患者是由於觸發點在嘴角處,平時一般就不敢說話、不敢吃飯、不敢喝水,這就造成了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成分,進一步的就會引發疼痛。再加上平時的煩躁的心情,很可能還會加重三叉神經痛。神經是燃燒及消耗糖的組織,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第二、情緒的過度緊張

這種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緒不太穩定,不敢做這個,不敢做那個,平時越怕頭痛頭就越痛,進而就導致了精神刺激,這也是誘發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數患者因為情緒和心情上放不開,整天心事重重眉頭緊鎖,為可能要到來的頭痛提心吊膽,結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煩躁,而導致疼痛發作。在同樣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緒鎮靜者比情緒緊張者對疼的感覺要小,疼痛反應輕。

第三、必要的防護不到位

三叉神經痛患者一定要謹慎的善待疼痛觸發點,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臉部一般都有一個或多個特別敏感的「觸發點」,稍不注意就會觸動引發疼痛,並放射到全身。人們「觸發點」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個點或一根鬍鬚,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臉頰、口角、舌頭和眼睛等處。同時,天氣和氣候變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一旦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劇。

l          三叉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上損傷時:可出現患側頭面部皮膚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下受損時:可出現各單支損傷表現,眼神經受損時,出現患側瞼裂以上皮膚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上頜神經損傷時可至患側下瞼及上唇皮膚、上頜牙齒、牙齦及硬齶粘膜的感覺障礙;下頜神經受損時可致患側下頜牙齒、牙齦及舌前2/3和下頜皮膚的一般感覺障礙,並有患側咀嚼肌的運動障礙。

l          藥物治療

這是早期或輕度患者最常選用的治療方法,而且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於長期且病程較長的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就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且需要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而不斷的加大劑量,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藥物傷害。

l          預防措施

1、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護,適合選擇易消化、質地較軟的食物,而且飲食一定要有規律。一定不要吃油炸、刺激以及過酸、過甜和熱性食物;飲食的營養一定要豐富,多吃些含有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食物,尤其是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等,少吃肥肉,多吃瘦肉,口味要清淡。

2、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扳機點特別的多,所以患者在漱口、說話、刷牙以及洗臉的時候要動作輕柔,以防碰觸扳機點而誘發疼痛。

3、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方法有哪些?冬季會特別的寒冷,而寒風又能刺激三叉神經,從而誘發疼痛的發作。所以建議患者做好保暖工作,不要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面。另外,臥室內的環境要空氣清新,但不能有寒風的侵入。

4、患者的情緒與三叉神經痛的發作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平時多聽些柔和的音樂,釋放內心的壓力。此外,患者還要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l          日常護理

1、防止感染,講究衛生是三叉神經痛病人的日常護理措施之一。研究發現,三叉神經節內出現炎性浸潤和三叉神經痛可能是與一些感染性疾病有關,其三叉神經痛的病原體可以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致使患者出現營養障礙性,從而誘發或加重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2、避免情志抑鬱和過度勞累也是三叉神經痛病人的日常護理措施。中醫專家介紹,長期的情志抑鬱,就會導致患者肝火鬱積。脈絡失養,從而加重或誘發三叉神經痛。所以,三叉神經痛病人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疼痛發作的機會。

3、大聲說話和猛烈的咀嚼也會導致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因此患者在平時吃飯時要避免堅硬的食物,以免發生猛烈的咀嚼,從而牽拉三叉神經,誘發疼痛。此外,患者也不能大聲的說話,最好保持少說話。

l          自療法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又稱“臉痛”,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後。三叉神經痛主要症狀有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驟發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的劇烈性疼痛,給三叉神經痛患者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對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三叉神經痛除了注意日常的護理,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緩解病痛,那麼三叉神經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按揉風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迎香穴

風池穴,別名:熱府穴。

【定位】位於頸項後,枕骨下,髮際線上,大筋外側凹陷處。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作用: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合谷穴

【定位】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手指併攏,虎口根部。作用:疏風解表,開竅鎮痛。

內關穴

【定位】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外關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

【作用】和胃理氣,安神鎮痛。

外關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當病人高燒不退時,可以下針外關透內關,燒就會退掉。

迎香穴,別名沖陽穴,為手足陽明之會。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

【主治】鼻塞、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嗅覺減遲、面神經麻痹、口角歪斜。

【針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掌柔太陽穴

太陽穴位於目外眥角斜上1寸處。分推前額

用雙手掌掌心搓熱,緊貼在同側太陽穴上,以局部發熱為佳。作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掌推前額

兩手4指併攏,緊貼前額正中,拇指分別緊貼於頭兩側,沿兩眉毛適當用力向外推至鬢髮處。作用:活血通絡,清腦鎮痛。

文章標籤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