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下滑囊2

肩周炎英文名稱: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定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穩定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發病年齡大多40歲以上,女性較男性發病率略高,且多見於體力勞動者。由於50歲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稱為凍結肩或五十肩。本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病因症狀預防治療檢查診斷併發症肩部原因

I.      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II.     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

III.   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IV.   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肩外因素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肩周炎按形成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鬆弛,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

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亦可兩側先後發頗多為中年患者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係。隨病程延長,疼痛範圍擴大,並牽涉到上臂中段,同時伴肩關節活動受限。如欲增大活動範圍,則有劇烈銳痛發生。嚴重時患肢不能梳頭、洗臉和扣胸帶。夜間因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點,後期範圍擴大,感覺疼痛來自肱骨。

三角肌下滑囊3  

預防要點

1要保暖防寒: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因此,為了預防肩周炎,患者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一旦著涼也要及時處理,切忌拖延不治。

2加強肌肉鍛煉:加強肩關節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肩周炎的發生和發展。

據調查,肩關節肌肉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發作的幾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於肩周炎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預防措施

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手部姿勢。大腿與腰,大腿與小腿應保持90度彎曲;上臂和前臂彎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135度,手腕和前臂呈一條直線,避免工作時手腕過度,選擇及時、正規、有效、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關鍵,口服藥對肝、腎、胃腸都有一定的損傷,因此選擇外用中藥居多,治療肩周炎效果會很好,使用方便,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根本上治好肩周炎。

三角肌下滑囊       

肩關節容易併發廣泛的無菌性炎症,其病因尚無確切的結論,根據多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觀察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I.      與骨關節結構特點有關肩關節是多關節的複合體,這些骨關節主要靠其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維持其穩定性,克服上肢的重力,由於其骨關節結構不穩固,受到超強外力作用時,周圍軟組織極易被拉傷。例如盂肱關節的肱骨頭面積比關節盂面積大,肱骨頭在關節內需做多方向的移動與滑動,其穩定性主要靠鬆弛的關節囊維持,當提、拉或搬、抬重物時,關節囊受力最大,就容易被拉傷或長期受疲勞刺激而變性,最終導致慢性無菌性炎症。

II.     與滑囊分症狀:頸肩痛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 、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部運動受限。 肩周炎檢查:骨關節及軟組織、CT檢查。

中醫治療“五十肩”

中醫治療貼膏藥,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

i.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ii.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週可刮1~2次。

iii.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解剖 肩前穴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肱二頭肌長頭腱。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外側支分佈;深層有腋神經、肌皮神經和胸肩峰動脈分佈。

局部解剖:在三角肌前緣,深面有肱二頭肌和喙肱肌。有胸肩峰動,靜脈,旋肱前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臂外側皮神經和肌皮神經,深部為腋神經。夏季肩臂酸麻防治法(按揉肩前穴):夏季,人們因貪涼,肩臂部容易產生酸痛、麻木等感覺,嚴重時,甚至會影響上肢活動和睡眠。預防肩臂酸痛、手指麻木的最佳方法,就是常做上肢的保健按摩。按揉肩前穴。以拇指肚緊貼上臂三角肌的前緣,點按並做環形按揉肩前穴(手臂下垂,在腋前皺紋處向上15寸)。持續按揉,以有酸脹感時為宜。

自我手療按摩 “五十肩”

解剖,以拇指指腹或把握抓舉岡上肌小圓肌三角肌、、肱二頭肌喙肱肌重點在喙肱肌,並循下按揉到手掌,以利血液循環暢通。

經絡,按壓患側合谷手三裡曲池。這是肩部和上肢止痛的有效穴位組合。

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手三裡穴(位於前臂背面曲池穴下兩指遠處,按壓上去會感到特別酸脹)。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肘橫紋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功能鍛煉

多數學者認為,服用止痛藥物只能治標,暫時緩解症狀,停藥後多數會復發。若患者能堅持功能鍛煉,預後相當不錯。…

以下介紹八個肩關節功能鍛煉的動作。

前後擺動練習:軀體前屈(即彎腰),上肢下垂,儘量放鬆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然後做前後擺動練習,幅度可逐漸加大,作30~50次。此時記錄擺動時間,然後挺直腰,稍作休息。休息後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擺動練習,做同樣時間的前後擺動(30~50次),以不產生疼痛或不誘發肌肉痙攣為宜。開始時,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

迴旋畫圈運動:患者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裡向外,或由外向裡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幅度由小到大,反復作30~50次。

正身雙手爬牆患者面向牆壁站立,雙手上抬,扶于牆上,用雙側的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雙側上肢儘量高舉,達到最大限度時,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返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側身單手爬牆患者側向牆壁站立,用患側的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5和6.肩內收及外展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儘量內收,然後再儘量外展。

拉滑車

梳頭--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患側肘屈曲,作梳頭動作。

患者注意,以上八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恆,對肩周炎的防治會大有益處。

康復療法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對病肩採取一些固定和鎮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懸吊,並對病肩做熱敷、理療或封閉等治療。

慢性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功能障礙。這時以功能鍛煉和按摩為主,配合理療進行治療。肩周炎康復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醫療體操。

(l)體操練習:雙手握住體操棒,在體前,手臂伸直,然後反復用力向上舉,儘量向頭後部延伸;在體後,雙手握棒,用力向上舉。

手指爬牆練習:側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側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貼牆,然後沿牆向上慢慢作爬牆式運動。

患側手臂上舉,反復摸後腦勺,病側手于體後,上抬摸背部。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説明患側手上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