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足許多全身或腰部疾患的常見症狀。腰肌勞損的確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但必須認真檢查和鑒別,才能明確病因,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歲月留痕慢性腰痛的原因五花八門?些巾老年人,不知不覺地出現慢性腰部疼痛的症狀,有的還伴有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他們或者可以回憶起年輕時曾有過腰部扭傷、撞傷,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有腰部外傷的歷史。
人體解剖、生理的角度看,人體的腰椎和腰部肌肉,在一生中承擔著繁重的任務。在日常的活動,需要腰部進行複雜的伸屈、旋轉和負重,年長日久,腰椎和腰部肌肉的損傷在所難免,因而出現通常稱為「腰肌勞損」的慢性腰痛。
由於「腰肌勞損」比較常見,一些人容易滿足于「腰肌勞損」的診斷,而忽略尋找其他可能的原因。特別是當痛不十分劇烈時,更足「習以為常」,不把它當一回事。就如本討論案例的患者,長期腰痛都沒有認真地去檢查和治療,把潛在著危險的「腹主動脈瘤」所引起的腰痛,當成一般的「腰肌勞損」來處理,以致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事實上,引起慢性腰部疼痛的因可謂「五花八門」,既可以是腰局部軟組織、脊椎本身的毛病,如先天性畸形、炎症、外傷、退行性變、腫瘤等,亦可以是腰軟組織、脊椎以外的疾病,如泌尿系統、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等。如果能認真地進行必要的檢查,明確診斷,大多數慢性腰痛患者是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的。腰椎間盤 一個容易出問題的部位不少讀者來信談到「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痛的問題。「腰椎間盤突出」的確比較多見,它與「腰肌勞損」一樣,是造成腰痛的最常見原因。有人統計:超過一半的腰痛患者,其腰椎間盤存在問題。其實,許多中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問盤突出,但不一定都有腰腿痛的症狀出現。只有那些出現症狀的,才構成「腰椎間盤突出症」。
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椎間盤是位於脊柱椎骨與椎骨之間的組織,其中央是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髓核。椎間盤幾乎從成年開始就發生退行性變,所含水分逐漸減少、纖維環韌帶彈性逐漸減低,加上椎間盤組織自身缺乏血液供應,修復能力差,在負重大、活動多、受到外傷等情況下,易發生「積累性勞損」而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被擠出,壓迫、刺激周圍神經、血管,從而出現麻、痛等症狀。此外,長期腰肌勞損,肌肉和韌帶萎縮,局部緊張性增強,使椎間盤的內壓增大,也是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的重要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刺激周圍神經或血管時,可出現明顯的腰部疼痛,活動、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劇,並向腿部放射,下肢可有放射痛,並有可能出現麻木感。而臥床、屈膝常可使疼痛減輕。大部分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非手術治可,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只有部分非手術治療不見好轉或反復發作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骨鈣流失骨質疏鬆亦有腰痛症狀骨質疏鬆症對於五十開外的老年人來說也比較常見。
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已經開始出現骨鈣的流失,即骨質中鈣的排出量逐漸多於鈣的吸收量。這種骨鈣流失的情況,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劇,只不過是到了老年,特別是絕經期後的女性,骨質疏鬆的情況更加嚴重而已。
骨質疏鬆可以發生在全身骨骼,而以脊椎、髖骨和四肢最為常見。脊椎骨屬於「松質骨」或稱「海綿狀骨」,因骨鈣不斷流失而慢慢變得卜分疏鬆,椎體在重力作用下發生變形,嚴重者發展成椎骨折(許多屬於壓縮性骨折)及椎間盤脫出由於骨質疏鬆既可以「有痛」也可以「無痛」,甚至一些老人家椎體已經發生壓縮性骨折,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這種逐步積累而來,又沒有明顯痛苦的情況,使本來必須從青壯年時期就開始進行預防的骨質疏鬆,沒有得劍應有的重視。
病症:
腰骶部的肌肉和筋膜等軟組織的慢性勞損。
通常為兩腰椎間之軟組織,如椎間軟骨或髓核的退化,使纖維環及周圍的韌帶鬆弛而失穩,為了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周圍的肌肉就會變得緊張僵直,使神經根出來的椎孔變小,而壓迫到神經根。
腰椎椎體之骨刺增生,若接近神經根,可能壓迫到神經根。
主要症狀:
疼痛:在初期患者僅覺得腰部乏力、僵直、活動不靈而已,但是當外傷或勞累,持不良姿勢過久或著涼等,則腰部突顯脹頓痛或束緊腰帶的感覺。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也常有若干腰痛,但活動後,症狀會明顯減緩或消失。
嚴重之患者,脊椎兩旁之肌肉僵硬,且可找到壓痛點,腰椎前凸的生理弧度減少,而變得平坦,且運動會有若干障礙。
慢性腰痛舒解方法:
(一)患者取俯臥位。先以掌根輕擦按壓兩側豎脊肌,由輕而重,以緩解腰部肌肉的緊張度。
(二)在腰部兩側,循膀胱經(三焦俞→白環俞),用重刺激的揉捏法數次。
(三)仍以重刺激的按壓、揉捏腎俞、大腸俞、八髎俞和秩邊足太陽膀胱經等穴。
(四)用掌側強擦腰、背部兩側膀胱經,再橫擦腰骶部,均以熱透為宜。
(五)拍打腰、背部豎脊肌,使表皮達到微熱為宜。
(六)按壓雙下肢後側的承扶、殷門、委中、承山及崑崙等穴,再以掌根揉大腿與小腿後側肌群。
(七)施腰椎之屈、伸及側旋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