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3  

骨刺,並非我個人職業專長,但在我的客戶群中也有不少的患者都有骨刺的問題,他們大多是不敢開刀動手術或年紀較大的人士,藉由全身按摩可以有

效舒緩局部症狀壓痛點;對於個人工作經驗,提供一些資訊給網友做參考,骨疣的原因骨刺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脊椎構造也會跟著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脊椎與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致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這種骨骼退化性改變就會導致骨質增生,而形成骨刺。另外,反覆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也常會使關節部位的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

長骨疣的癥狀骨刺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癥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什麼讓人不適的癥狀產生。相反的,如果骨刺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痹、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癥狀。

人體脊椎在長時間反覆使用下很容易發生退化情形,由於年紀的關係,中老年人較一般年輕人容易長骨刺。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及反覆使用某個關節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婦、老師、金融工作者、計算機族、工廠作業員等等,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及使用不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過度磨損。因此,骨刺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

骨刺2

人體的關節活動久了也容易發生病變。骨刺一般好發於活動較頻仍的關節,由於這些關節長時間反覆使用,因此很容易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而身體容易誘發骨刺生長的地方包括頸椎、腰椎、膝關節、腳跟,另外,手指跟手肘也是骨刺容易發生的部位。

骨疣的併發症骨刺會引起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症、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會導致患者生活上的不適,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輕微的併發症狀,可以休息、藥物或是遵循復健師的建議,做一些物理治療來緩解癥狀。不過,當併發症嚴重時,就需要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

骨刺

預防骨刺的發生其實不難,儘可能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如果無法避免可適時活動筋骨;平時也應注意坐姿及站姿,避免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增加腰椎負荷;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日常的飲食對預防骨刺的發生也能有所幫助,因此可以多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 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也能經由補充這些物質達到預防的目的。

結論

骨刺的形成來自於器質性和姿勢不良,器質性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至於姿勢不良大多是長期勞動者,比如,模具工、公車司機、辦公室人士、久坐沙發或是喜歡抬腳把腳放的比腰部還高的人,這些都是骨刺或坐骨神經痛的高危險[群。

建議股次增生者在運東方面不要太激烈,也不能慢跑或快走,運動時間不宜太長;若要就近尋找全身按摩放鬆,請記得告之推拿師情況,避免推拿師誤診,反增加病情惡化。

自(治)療法

此按摩療法很簡單,就是用自己的手掌按摩膝關節的四個穴位。首先從臏骨下,臏韌帶兩旁凹陷處找到內膝眼外膝眼開始各按摩;再接按摩梁丘穴 (臏骨之上外側直上二寸凹陷處)、鶴頂穴(臏骨中直上一寸處)。

按摩時,用手姆指以順時針用力旋轉點揉按摩即可。按摩以穴點酸痛熱透為度。其原理:按摩加速了血液循環,增強了膝關節肌肉的韌性和免疫力,迫使骨刺收斂、軟化,故減輕或減少了疼痛。

鶴頂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奇穴

[定位] 在膝上部,屈膝,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解剖] 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股神經前皮支分佈;深層有股神經關節支和膝關節動脈網分佈。

[功用] 通利關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主治] 膝痛、腿痛、鶴膝風、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下肢痿軟、癱瘓;腳氣;各種膝關節病,腦血管病後遺症。

[取穴] 患者屈膝取穴。

[操作] 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對側膝眼;可灸。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柱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配伍應用]鶴膝風:配三陰交穴(《簡易普濟良方》)。痹症:配梁丘穴、足三裡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針灸學簡編》)

[別名]膝頂穴

[屬類]祛風除濕穴凡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強壯腰膝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濕或風濕熱邪氣閉阻于四肢,表現為關節冷痛麻木、腰痛膝腫、四肢拘攣等症狀的一類腧穴,稱為祛風除濕穴。此類人體腧穴包括:鶴頂穴、肩髎穴、臂中穴、伏兔穴、陰市穴、髖骨穴梁丘穴、膝眼穴、犢鼻穴、條口穴、陵後穴、膝關穴。

鶴頂穴

【定位】:在膝上部,屈膝,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下肢大關節周圍的經外奇穴,故有通利關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強壯腰膝的作用,可治療關節麻木、下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下肢痿軟、癱瘓、腳氣等各種膝關節病以及腦血管病後遺症。

總之,平常做適量的揉膝動作鍛煉膝蓋,肌肉會更加強壯,膝關節可以承受更多壓力,避免膝蓋酸疼,腿膝無力的情形出現。經常揉膝會增強肝腎功能,能使關節液分泌增多,關節滑利,強健韌帶功能,起到矯正關節畸形、增寬關節間隙和增強關節周圍軟組織張力和彈性的作用,從而消除病症,恢復關節功能,且療效顯著。

肩前穴 類別經外奇穴

【定位】:在肩部,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連線的中點;正坐垂臂取之。

【解剖】:在三角肌前緣,深面有肱二頭肌和喙肱肌。有胸肩峰動,靜脈,旋肱前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臂外側皮神經和肌皮神經,深部為腋神經。

【主治】:病症上肢癱瘓,肩關節周圍炎,臂不能舉,肩臂內側痛。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臂中穴 類別經外奇穴。

【定位】:在前臂內側,當腕掌橫紋與肘橫紋中點,兩筋(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之間;伸臂仰掌取之。

【解剖】:在掌長肌,橈側腕屈肌之間,有屈指淺肌,屈指深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和正中神經。

【主治】:癔病,狂癇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痙攣,腓腸肌痙攣,胸脅疼痛,風濕性心臟病,不安腿綜合征,催乳。

【操作】:直刺1~1.2寸。艾炷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鐘。

髖骨穴

【定位】:大腿前面下部,當胃經梁丘穴兩旁各1.5寸處,一側兩穴;正坐或仰臥取穴。

【解剖】:股直肌腱的內,外側中。

1)外側穴在股外側肌中,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神經外側皮支。

2)內側穴在股內側肌中,布有股神經的前皮支,股神經肌支。

【主治】:膝關節痛,中風偏癱,腿疼痛無力,膝部紅腫。

【操作】:直刺0.5~1.2寸,或向膝蓋方向平刺1.8寸;可灸。

【臨床應用】:

1)治膝關節炎髖骨穴,陽陵泉,足三裡,犢鼻。

2)治下肢癱瘓髖骨穴,髀關,陽陵泉,足三裡,懸鐘,太沖。

膝眼穴

【定位】: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內側的稱內膝眼,外側的稱外膝眼。

【解剖】:在髕韌帶兩側;淺層布有隱神經的髕下支和股神經的前皮支。深層有膝關節的動、靜脈網。

膝眼穴標準定位: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髕韌帶與髕內側支援帶之間、膝關穴節囊。分佈有隱神經的髕下支。

功用:活血通絡,疏利關節。

主治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膝關穴節病,髕骨軟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從前外向後內或從前內向後外斜刺0.5-1寸,可灸。

尋找方法: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陷處即是。

主治病徵:膝眼穴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膝關節疼痛等腿部疾病

相關資訊

任脈(奇經)

督脈(奇經)

手太陰肺經

手厥陰心包絡

手少陰心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少陽膽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陰脾經

足厥陰肝經

足少陰腎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病症介紹~骨刺
    全站熱搜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