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 2.jpg  

三叉神經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短暫的、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痛,又稱痛性抽搐。三叉神經痛從病因學的角度可分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和症狀性三叉神經痛兩類。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發生于成年及老年人,發病率1.8‰,70-80%病例發生于40歲以上,高峰年齡為50歲組,女性略多於男性,大多為單側,右側多於左側,5%以下為雙側。疼痛多由一側上頜支或下頜支開始,逐漸擴散到兩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l          病因

第一、身體缺乏營養

患者是由於觸發點在嘴角處,平時一般就不敢說話、不敢吃飯、不敢喝水,這就造成了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成分,進一步的就會引發疼痛。再加上平時的煩躁的心情,很可能還會加重三叉神經痛。神經是燃燒及消耗糖的組織,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

第二、情緒的過度緊張

這種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緒不太穩定,不敢做這個,不敢做那個,平時越怕頭痛頭就越痛,進而就導致了精神刺激,這也是誘發三叉神經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數患者因為情緒和心情上放不開,整天心事重重眉頭緊鎖,為可能要到來的頭痛提心吊膽,結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煩躁,而導致疼痛發作。在同樣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緒鎮靜者比情緒緊張者對疼的感覺要小,疼痛反應輕。

第三、必要的防護不到位

三叉神經痛患者一定要謹慎的善待疼痛觸發點,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臉部一般都有一個或多個特別敏感的「觸發點」,稍不注意就會觸動引發疼痛,並放射到全身。人們「觸發點」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個點或一根鬍鬚,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臉頰、口角、舌頭和眼睛等處。同時,天氣和氣候變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一旦被風吹著,或是乍熱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劇。

l          三叉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上損傷時:可出現患側頭面部皮膚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患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三叉神經半月節以下受損時:可出現各單支損傷表現,眼神經受損時,出現患側瞼裂以上皮膚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上頜神經損傷時可至患側下瞼及上唇皮膚、上頜牙齒、牙齦及硬齶粘膜的感覺障礙;下頜神經受損時可致患側下頜牙齒、牙齦及舌前2/3和下頜皮膚的一般感覺障礙,並有患側咀嚼肌的運動障礙。

l          藥物治療

這是早期或輕度患者最常選用的治療方法,而且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於長期且病程較長的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就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且需要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而不斷的加大劑量,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藥物傷害。

l          預防措施

1、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護,適合選擇易消化、質地較軟的食物,而且飲食一定要有規律。一定不要吃油炸、刺激以及過酸、過甜和熱性食物;飲食的營養一定要豐富,多吃些含有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食物,尤其是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等,少吃肥肉,多吃瘦肉,口味要清淡。

2、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扳機點特別的多,所以患者在漱口、說話、刷牙以及洗臉的時候要動作輕柔,以防碰觸扳機點而誘發疼痛。

3、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方法有哪些?冬季會特別的寒冷,而寒風又能刺激三叉神經,從而誘發疼痛的發作。所以建議患者做好保暖工作,不要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面。另外,臥室內的環境要空氣清新,但不能有寒風的侵入。

4、患者的情緒與三叉神經痛的發作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平時多聽些柔和的音樂,釋放內心的壓力。此外,患者還要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l          日常護理

1、防止感染,講究衛生是三叉神經痛病人的日常護理措施之一。研究發現,三叉神經節內出現炎性浸潤和三叉神經痛可能是與一些感染性疾病有關,其三叉神經痛的病原體可以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致使患者出現營養障礙性,從而誘發或加重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2、避免情志抑鬱和過度勞累也是三叉神經痛病人的日常護理措施。中醫專家介紹,長期的情志抑鬱,就會導致患者肝火鬱積。脈絡失養,從而加重或誘發三叉神經痛。所以,三叉神經痛病人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疼痛發作的機會。

3、大聲說話和猛烈的咀嚼也會導致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因此患者在平時吃飯時要避免堅硬的食物,以免發生猛烈的咀嚼,從而牽拉三叉神經,誘發疼痛。此外,患者也不能大聲的說話,最好保持少說話。

l          自療法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又稱“臉痛”,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後。三叉神經痛主要症狀有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驟發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的劇烈性疼痛,給三叉神經痛患者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對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三叉神經痛除了注意日常的護理,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緩解病痛,那麼三叉神經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按揉風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迎香穴

風池穴,別名:熱府穴。

【定位】位於頸項後,枕骨下,髮際線上,大筋外側凹陷處。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作用: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合谷穴

【定位】位於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手指併攏,虎口根部。作用:疏風解表,開竅鎮痛。

內關穴

【定位】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外關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

【作用】和胃理氣,安神鎮痛。

外關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當病人高燒不退時,可以下針外關透內關,燒就會退掉。

迎香穴,別名沖陽穴,為手足陽明之會。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

【主治】鼻塞、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嗅覺減遲、面神經麻痹、口角歪斜。

【針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掌柔太陽穴

太陽穴位於目外眥角斜上1寸處。分推前額

用雙手掌掌心搓熱,緊貼在同側太陽穴上,以局部發熱為佳。作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掌推前額

兩手4指併攏,緊貼前額正中,拇指分別緊貼於頭兩側,沿兩眉毛適當用力向外推至鬢髮處。作用:活血通絡,清腦鎮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叉 疼痛 穴位 定位
    全站熱搜

    周詩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